[1] 杨展.土地流转中的中介组织:非合作博弈框架下的分析[J]. 世界经济情况,2006,(2):30-33.[2] 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2010.[3] 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J]. 改革,1998,(3):76-86.[4] 张颖聪,张文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J]. 农村经济,2005,(4):31-32.[5] 李怀,高磊.我国农地流转中的多重委托代理结构及其制度失衡解析——从重庆、四川、广东等省份土地产权流转案例中得到的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2009,(11):71-77.[6] 许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 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0.[7] 袁纯清.共生理论(第1版)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8] 卓颖,蔡运隆,杨伯伦.基于共生理论的甲烷共气化过程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 40(3):324-327.[9] 王朝辉."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J]. 南开经济研究,2002(2):52-57.[10] Thornton P H, Tuma N B.The problem of boundaries in contemeporary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 276-280.[11] 赵忠华,王晓华.虚拟企业利益分配要素及其价值确定[J]. 商业研究, 2002,(24):4-5.[12] 吴晓霞.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16(4):13-16.[13] 唐焱,吴群.基于C-D生产函数的农用地估价实证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 (3):101-105.[14]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J]. 经济研究,1999,(5):55-60.[15] Hulten C R.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 short biography[R].NBER Working Paper, 2002.[16]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 经济研究,1996,(6):31-32.[17] 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虚拟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博弈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2,11(1):11-16.[18] 卢纪华,潘德惠.基于技术开发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5):6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