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导航切换
中国管理科学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中国知网双语出版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Select
基于多层网络的银企系统性风险研究
马钱挺, 杨文珂, 何建敏
2021 (
12
): 1-14.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0803
摘要
(
594
)
PDF
(4139KB) (
876
)
考虑到鲜有学者从银企间主体关联业务的多元性角度分析银企系统性风险,本文则基于银企间不同贷款期限的借贷关系以及不同投资周期的共同资产关系,通过构建多层网络模型研究银企系统性风险。在多层网络模型基础上,分别从多层网络结构和银企主体行为两个方面深入探究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层网络结构方面,多层网络共同冲击下的系统性风险显著大于任意两层网络的共同作用,多层网络节点异质性对于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在银企主体行为方面,较长贷款期限和投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大系统性风险而投资周期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更高灵敏性,长期投资占比减少以及外部资产选择比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而拆借对象选择比例变化对系统性风险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深入挖掘银企多层网络结构以及银企主体行为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中国股市跨行业系统性风险空间溢出关联及风险预测分析——基于尾部风险网络模型
张伟平, 庄新田, 王健
2021 (
12
): 15-28.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649
摘要
(
651
)
PDF
(2630KB) (
1267
)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oVaR和SIM单指数分位数回归技术,选取2012-2018年我国股市24行业指数周频数据,构建时变的跨行业尾部风险网络,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反映系统性风险的空间关联及潜在变化趋势。此外,引入ARDL模型探究网络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系统性风险的长短期效应,最后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我国股市行业板块间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空间关联和传染效应,风险溢出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2)网络连边集中度HHI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尾部事件期间,HHI指标显著增加,风险网络呈较单一的中心节点结构,网络稳定性差;(3)通过节点风险传播强度和中心化程度发现,仅通过节点内部属性判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已不够全面和准确,应结合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关联关系来判断;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商业和专业服务行业是风险网络中最有影响力的行业;(4)通过ARDL-ECM模型发现网络连边集中度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股市系统性风险进行了高度准确的预测。本研究可为监管机构有效识别我国股市中有影响力的行业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行业的溢出关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对风险溢出效应设立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政府治理视角下平台电商信用监管的动态演化博弈研究
汪旭晖, 任晓雪
2021 (
12
): 29-41.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875
摘要
(
546
)
PDF
(2474KB) (
1014
)
为破解不完全信息下平台电商的信用“监管困局”,本研究在平台电商、消费者与政府三元主体联动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平台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在政府监管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通过长期的反复博弈、调整的过程,最终博弈系统演化轨迹呈逐渐收敛的趋势。具体而言,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下,当政府惩罚力度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政府动态激励机制下,当政府对平台电商的激励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大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要优于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而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小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与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几乎接近。由此可见,政府应将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适度监管,以此追求信用监管的动态平衡。另外,消费者对平台电商的声誉评价具有两面性:当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高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而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低,平台电商反而倾向于选择“不自律”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政府回收处理基金的O2O在线回收企业回收再售策略研究
李增禄, 郭强, 聂佳佳
2021 (
12
): 42-52.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0303
摘要
(
351
)
PDF
(1663KB) (
382
)
研究了政府处理基金对O2O在线回收企业回收再售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政府对制造商征收的处理基金较低时,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大,在线回收企业回收再售策略依次为:部分回收全部再售、部分回收部分再售、部分回收无再售以及全部回收无再售。若处理基金征收额度进一步增大,则部分回收部分再售策略将分化为部分回收部分再售和全部回收部分再售;而部分回收无再售策略将转变为全部回收无再售。当政府处理基金较高时,在线回收企业选择全部回收,但再售策略随政府补贴的增大依次为:全部再售、部分再售和无再售。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商与在线回收企业利润都在政府处理基金较低,而补贴水平较高的全部回收无再售策略下取得全局最优,此时回收量也最大。此外,还发现政府处理基金和补贴会对消费者剩余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政府补贴能激励企业创新吗?——基于演化博弈的新创与在位企业创新行为分析
朱金生, 朱华
2021 (
12
): 53-67.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0098
摘要
(
565
)
PDF
(2143KB) (
821
)
为考察政府补贴激励企业创新的有效性,文章将补贴对象、补贴强度和补贴环境纳入同一框架,分析补贴效果与企业属性、补贴强度和竞争程度的关系。首先以企业创新偏好的异质性为前提构建政府补贴下新创企业与在位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产品市场竞争和补贴强度的变化影响企业创新行为选择的机理;然后利用门槛模型和我国143家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补贴强度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不同企业创新选择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更易对新创企业产生激励作用;只有在补贴强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政府补贴才能促使不同企业均选择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弱化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除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以外,还应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并针对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补贴资源分配战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环境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
马越越, 王维国
2021 (
12
): 68-80.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0152
摘要
(
449
)
PDF
(1062KB) (
847
)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各地政府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为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增长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考察地方政府环境分权和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本文利用非期望产出EBM模型测度绿色技术创新程度,并将绿色技术创新指数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最后,结合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空间集聚以及邻近地区的策略竞争效应;(2)环境分权对本地和邻地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U型”变动特征,且现阶段并未跨越分权驱动创新的临界点;(3)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效应整体为负,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等不同类型环境分权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4)区域环境分权产生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FDI、OFDI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冯严超, 王晓红, 胡士磊
2021 (
12
): 81-91.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8.0346
摘要
(
551
)
PDF
(1040KB) (
700
)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有必要从宏观层面研究FDI与OFDI在影响中国GTFP时是否存在协同效应,以突出国际化问题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统计数据,在设置四种空间权重矩阵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分析了FDI、OFDI及其交互项对中国GTFP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中国GTFP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OFDI对中国GTFP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忽略中国GTFP动态效应的影响时,FDI与OFDI仅在人力资本矩阵假设下存在促进中国GTFP的协同效应;考虑中国GTFP动态效应的影响时,FDI与OFDI在促进中国GTFP上存在地理属性的协同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引进来”与“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促进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农产品流通体系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机理与路径
王朝辉, 陈洁光, 欧进锋
2021 (
12
): 92-103.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8.0329
摘要
(
536
)
PDF
(2138KB) (
665
)
本文采用规范化实地研究方法,运用质性分析软件对某地农产品批发市场92户嵌入式个案的访谈数据进行分析,较为清晰地阐释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内在机理及路径。来自实地调查事实证据分析表明,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产品价格波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农产品流通体系构成要素通过供求关系、经营成本、心理预期等三个控制因素可以综合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幅度;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确实能起到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的作用。这说明,短期的农产品生产调控或价格补贴措施对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作用有限,建立长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内在稳定性以消解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过度偏重生产性调节更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优先权拍卖的产能分配机制研究
彭云龙, 肖勇波
2021 (
12
): 105-114.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468
摘要
(
338
)
PDF
(1038KB) (
463
)
本文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独立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当供应商的产能受到约束时,零售商可能会竞争有限的产能。本文提出将“优先分配权”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标的物进行拍卖,按照出价高低确定优先分配顺序。本文证明了优先权拍卖机制属于共同价值模型,并提出了两类拍卖机制:事先拍卖和事后拍卖。本文证明两类优先权拍卖机制均会促使零售商提交真实的需求作为订单量,并且满足收益等价定理。而就供应商期望利润而言,事后优先权拍卖机制要高于事先优先权拍卖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竞争环境下主导电子零售商的销售模式选择和信息共享策略
张川, 马慧敏
2021 (
12
): 115-124.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0242
摘要
(
550
)
PDF
(1834KB) (
632
)
考虑由单一供应商、单一电子零售商和单一传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占主导地位的电子零售商的在线销售模式(转售和代理销售)选择及信息共享策略。首先,针对两种在线销售模式,构建了信息共享和不共享情形下以供应链成员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定价和订货策略;然后,比较了不同策略组合下供应链各成员的期望利润,分析了各成员的信息共享策略偏好以及电子零售商的销售模式选择策略。研究表明:1)在转售模式下,当市场需求波动程度较小时,信息共享会增加电子零售商的利润,降低供应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利润;当波动程度较大时,则相反;当市场需求波动处于中等水平时,电子零售商不共享信息能使供应商、电子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达成三赢局面。2)在代理销售模式下,信息共享能增加传统零售商的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供应商和电子零售商的利润。只有佣金费率较低,高市场类型的概率较低且市场需求波动不大时,信息共享才是电子零售商的最优策略。3)主导电子零售商应该选择转售模式。本文的研究可为主导电商企业销售模式选择和信息分享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零售企业在不同策略组合下定价和订货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考虑双重努力因素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投资机制设计
张冲, 刘影, 王海燕
2021 (
12
): 125-134.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233
摘要
(
368
)
PDF
(2552KB) (
540
)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商的质量提高和零售商的销售努力投资。而本文在需求依赖于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的前提下,制造商和零售商遵循Stackelberg博弈情形,研究不同供应链成员承担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成本对产品定价和利润的影响。商业实践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有动机对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进行投资,由此制定三种投资决策模式: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投资、仅制造商投资和仅零售商投资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研究结果表明,零售价格、订购量、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水平均随着质量和销售努力成本的增大而递减;制造商更愿意让零售商投资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而零售商可能不愿意让制造商进行投资;在零售商独立投资的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以及质量努力和销售努力水平大于其他情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消费者效用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的产品质量研发模式选择研究
王文宾, 蔺婉莹, 陈梦雪, 全诗苑, 仝鹏
2021 (
12
): 135-144.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893
摘要
(
469
)
PDF
(1963KB) (
952
)
考虑到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和非线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对双渠道供应链中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建模,讨论了各种质量研发模式对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并利用二部定价契约协调供应链。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为:制造商不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制造商独立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和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进行产品质量研发。研究表明:(1)当进行产品质量研发时,批发价、零售价,直销价和产品质量研发水平均提高,并在合作研发下达到最大值,且上述决策变量均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产品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线上销售渠道的销售量和消费者效用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产品质量研发能够提高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且在合作研发模式下达到最大值;对零售商而言,采用制造商独立研发模式时利润最高,合作研发模式时利润最低;(4)为激励零售商参与研发,制造商利用二部定价契约来协调供应链,协调后产品的研发水平能够达到合作研发时的水平,同时消费者效用增加。数值仿真结果有效地证明了相关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创新驱动下新零售服务供应链质量协同改进的稳态策略
李坚飞, 李蓓, 孙梦霞
2021 (
12
): 145-156.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930
摘要
(
422
)
PDF
(2572KB) (
555
)
技术和消费的“双升”加快了新零售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产生,同时也通过驱动其质量系统的协同改进及动态演化实现持续的发展。本文从创新驱动质量的动态视角,分析创新驱动下新零售服务供应链中多主体协同质量改进的运行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此分析新零售服务供应链协同质量改进中各参与主体的博弈策略选择,并利用雅克比矩阵判断其策略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多元参与主体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多主体协同质量改进能够保持系统稳定状态;多主体间的质量势差与协同质量改进稳定性呈现出反比关系;良好的质量协同效应、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等能有效的促进协同质量改进系统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全渠道环境下制造商品牌和零售商自有品牌优惠券促销
李宗活, 杨文胜, 孙浩
2021 (
12
): 157-167.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0800
摘要
(
474
)
PDF
(2470KB) (
532
)
针对制造商通过零售商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BOPS)的全渠道供应链,探讨制造商品牌垄断和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优惠券促销策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如何通过价格和优惠券面值的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研究发现:制造商品牌垄断下,批发价格或单位补偿越高,定价和优惠券面值均越大,但过大的批发价格致使制造商利润降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并不必然降低制造商品牌价格,当制造商批发价格较低时,制造商仍可在BOPS渠道定高价并投放大面值优惠券。此外,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将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增加,制造商响应策略为降低批发价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非线性技术演化条件下的专利研发投资决策研究
翟东升, 李梦洋, 何喜军, 徐硕
2021 (
12
): 168-178.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0871
摘要
(
326
)
PDF
(1753KB) (
359
)
本文将基于TRIZ理论的非线性技术演化规律引入到专利研发投资的期权博弈模型中,分别在完全垄断市场和双寡头竞争市场条件下,讨论了受技术演化影响时企业所蕴含的实物期权特征,并基于博弈均衡分析了企业于技术演化时间轴上进行专利研发投资的最优投资时机选择和面对具有不同投资风险技术时的应对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线性技术演化条件下,完全垄断市场中的企业投资临界值会随技术发展下降,进而促使企业对高技术风险专利展开提前投资;在双寡头竞争市场中,企业会为争当领导者而选择放弃其期权价值,将投资提前至专利价值较低的技术发展初期执行,形成非帕累托最优的同时投资均衡;此外,企业会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呈现优先投资的偏好。本文的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在技术发展初期就进行高额研发投资的动机,以及技术自身属性如何对投资决策造成的影响,可以为现实中企业在面临类似投资问题时做出理性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三维密度算子的群体DEMATEL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王伟明, 邓潇, 徐海燕
2021 (
12
): 179-190.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0704
摘要
(
426
)
PDF
(1390KB) (
470
)
针对现有DEMATEL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大多基于个体决策,且未考虑群体决策评价标度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三维密度算子的群体DEMATEL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首先,定义了不同评价标度的转换函数,以此将群体DEMATEL矩阵进行一致化处理;其次,给出一种群体DEMATEL矩阵的聚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密度算子对其进行集结;最后,依据DEMATEL方法识别出指标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文末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由于能够较好解决群体决策评价标度不一致的问题,还能够充分考虑群体决策的共识度,因此可使指标权重结果更为客观合理且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在线评论的行为影响与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王安宁, 张强, 彭张林, 杨善林
2021 (
12
): 191-202.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451
摘要
(
1021
)
PDF
(1533KB) (
2473
)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大量用户生成的在线评论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同时被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引起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产品开发等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取得很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在线评论的研究范围广泛,目前并没有系统性的概念框架,缺乏对在线评论的全局认识。因此,本文尝试从行为影响和价值应用两个层面对在线评论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探讨在线评论研究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我国质量提升率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周涵婷, 宋明顺, 程龙生, 郑素丽, 蒋晶
2021 (
12
): 203-214.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1180
摘要
(
454
)
PDF
(1960KB) (
604
)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提取质量要素构建“技术进步-资本增长-质量提升”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贝叶斯插补法测算1998-2017年的质量提升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会拉动质量提升,质量提升会提高产品异质性进而形成高质量贸易关系,显著促进对外贸易额增长。但会增加能源消耗,亟待转变能源结构;第二,质量提升率均值5.11%,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要素流通、要素质量提升,从而获取更高水平的要素收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在保障要素供给质量、提高配置效率和均衡供需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质量提升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值16.82%、均值8.84%,低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但趋势上存在交互影响和互补作用,质量提升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显性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知识转化如何影响企业标准化能力——技术能力的中介效应
卢宏宇, 余晓
2021 (
12
): 215-226.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1167
摘要
(
403
)
PDF
(1880KB) (
795
)
高水平的标准化能力能够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引领产业升级。尽管标准具有知识和技术的双重属性,但是企业的知识转化和技术能力是否影响标准化能力的提升还有待验证。研究基于知识创造理论与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知识转化、技术能力和企业标准化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34家企业数据,并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内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管理能力的提升,外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产出能力的提升,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应用能力、外部知识转化与标准应用能力、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SRFML-Lift的流程制造产品质量状态监测
封晓斌, 汤易兵, 吴增源, 徐明江
2021 (
12
): 227-236.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1169
摘要
(
396
)
PDF
(2250KB) (
444
)
对流程制造型企业而言,产品质量状态的监测精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成本。面对流程工业的多变量监测要求和数据不均衡性,以往研究主要采取局部建模策略或多输出模型,存在特征选择偏差和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SRFML特征选择和Lift学习策略的质量状态监测模型,通过共享不同目标之间的信息以期提升模型的监测效果。首先,根据ReliefF过滤机制,引入重采样赋权思想对工业特征的选择过程进行优化(SRFML);然后,将选择结果作为Lift学习框架的输入,通过类属属性学习方式重塑各待监测特性的特有关联属性;最后采用多个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各目标的质量状态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SRFML-Lift充分学习了原始特征的关键信息,与其他组合策略相比,对质量状态的监测效果更佳,可应用于流程工业的生产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具有隐藏故障的多状态竞争失效系统检测策略研究
张延静, 马义中, 沈静远, 刘丽君, 孟晓华
2021 (
12
): 237-248.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1175
摘要
(
365
)
PDF
(2685KB) (
640
)
复杂工业系统的故障中有40%属于隐藏故障,若隐藏故障得不到及时消除,则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具有隐藏故障的多状态竞争失效系统,在考虑不完全检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维修建模。首先,基于制定的视情维修策略,分析了系统的更新情形;然后,基于所推导出的各种系统更新情形的发生概率,建立了以期望成本率为目标函数,以检测间隔时间为决策变量的维修模型。最后,以电容器组为例对所构建维修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质量对检测策略的制定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具有隐藏故障的多状态竞争失效系统的检测策略时,有必要考虑检测误差。本文提出的维修建模方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多状态竞争失效系统的维修策略理论与方法,还能为工程实际中复杂工业系统的维修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