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ld Bank. Inclusive green growth:The pathwa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Washington:World Bank Publication, 2012. [2] Nag R N. Asia's challenges:Ensuring inclusive and green growth[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2012. [3] Dhingra R M. Inclusive green growth:A key to unlock multi-dimensional problems[C]//Proceedings of XV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ew Delhi, India, January 3-4, 2015. [4] Albagoury S. Inclusive green growth in Africa:Ethiopia case study[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 2016. [5] Khoday K, Perch L. China and the world:South-south cooperation for inclusive green growth[R]. Working Paper, International Policy Centre for Inclusive Growth, 2012. [6] Dinda 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reen growth[J]. Mpra Paper, 2013, 8(2):177-189. [7] Block J, Hu B, Leopold A. Inclusive green growth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through ecotax-a system dynamics model[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ystem Dynamics Society, Boston, USA, July 13-14, 2013. [8] 杨雪星. 包容性绿色经济增长指数构建与实证研究——基于G20国家数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6):42-48. [9] 郑长德.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 [10] 周小亮, 吴武林, 廖达颖. 我国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测度与差异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6):1-8. [11] 李晓西, 刘一萌, 宋涛. 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6):69-95. [12]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等. 2016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13] 武春友, 郭玲玲, 于惊涛.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绿色增长系统评价模型及实证[J]. 管理评论, 2017, 29(1):228-239. [14] 魏婕, 任保平.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12):5-14. [15] 于敏, 王小林.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测量与评价[J]. 经济评论, 2012,(3):30-38. [16] 周小亮, 刘万里. 包容性发展水平测量评价的理论探讨[J]. 社会科学研究, 2012,(2):1-8. [17] 石宝峰, 迟国泰. 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7):1799-1810. [18] 杜永强, 迟国泰. 基于指标甄别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科研管理, 2015, 36(9):119-127. [19] 程砚秋, 迟国泰.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生态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9(3):182-192. [20] 成金华, 陈军, 李悦.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7):36-50. [21] 柴琪宸, 郭亚军, 宫诚举,等.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J].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7):184-190. [22] 蓝庆新, 郑学党.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国际评价——基于G20国家的比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35-144. [23] 李涛. 城市低碳经济的模糊数学评价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11):744-748. [24] 李沙浪, 雷明. 基于TOPSIS的省级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其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11):741-748. [25] 卢玉玲. 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30(4):15-17. [2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实现绿色经济转型[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27] 吴武林, 周小亮. 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测算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 2018,(1):27-37. [28] 周小亮,吴武林. 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及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8):3-20. [29] 于惊涛, 张艳鸽. 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6, 35(3):109-117. [30] OECD. Towards green growth:monitoring progress-OECD indicators[R]. Working Paper, OECD, 2011. [31] 钞小静, 惠康.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6):75-86. [32] IEEPA. Ecological safety strategic key points of international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R]. Working Paper,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Economy Promotion Association, 2010. [33] 王延中, 龙玉其, 江翠萍,等.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J]. 经济研究, 2016,(2):4-5. [34] 张明斗, 王雅莉.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6,(6):118-124. [35] 刘燕妮, 安立仁, 金田林. 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2):20-35. [3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J]. 环境保护, 2003,(9):21-28. [37] 李华. 岛屿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仿真[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2(8):1858-1863. [3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J]. 环境保护, 2003,(9):2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