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2-29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中国燃油期货市场的VaR与ES风险度量
    王鹏, 魏宇
    2012 (6):  1-8. 
    摘要 ( 3439 )   PDF(1215KB) ( 2401 )  
    近年来,我国燃油期货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但有关该市场波动特征和风险状况的研究却非常缺乏。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油期货价格指数为例,分别在多头和空头两种头寸状况以及5种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运用条件覆盖检验、非条件覆盖检验等后验分析方法,实证对比了不同风险测度模型对VaR和ES两种不同风险指标估计的精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燃油期货市场的风险测度估计中考虑国际燃油价格波动因素有助于获得更为精准的风险测度精度;在综合考虑了模型对价格变化动力学的刻画效果以及对极端风险的测度精度等因素后,FIGARCHCST-SST模型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风险测度模型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产结构与证券价格的非线性动态模型
    刘祥东, 刘澄, 王立民
    2012 (6):  9-17. 
    摘要 ( 2159 )   PDF(2853KB) ( 2161 )  
    根据真人被试的行为金融实验现象,本文构建了描述市场平均投资态度和股票价格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离散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模型的稳定性,然后根据金融市场稳定与否对传染效应进行界定。数值模拟发现,在中度传染效应区间内,存在最优传染效应,它能使股票价格以最快速度收敛至均衡价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资产结构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理性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当市场中满仓交易者数量与空仓交易者数量相当时,股价呈现小幅水平趋势波动;当满仓交易者数量远高于(低于)空仓交易者数量,股价呈现大幅下跌(上涨)趋势波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套利Nelson-Siegel模型在中国国债市场的实证分析
    谈正达, 霍良安
    2012 (6):  18-27. 
    摘要 ( 3791 )   PDF(1845KB) ( 2190 )  
    无套利Nelson-Siegel模型形式上具有Nelson-Siegel模型的简约性,本质上是满足无套利假设的仿射类动态模型。本文以Fama-Bliss方法获得的上交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卡尔曼滤波法方法实证分析了无套利Nelson-Siegel(AFNS)模型在中国国债市场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估计出的AFNS模型能够很好反映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特征,模型中的三个状态因子能更有效地描述中国国债收益率的水平、斜率和曲率因子的动态变化,而收益率调整项的非线性作用使得该模型能有效减少对中国国债长期收益率的拟合误差。和动态Nelson-Siegel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相关因子假设的无套利Nelson-Siegel模型样本内拟合能力更佳,独立因子假设的无套利Nelson-Siegel模型则具有最优的样本外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波动的对偶变换建模
    吴泽福
    2012 (6):  28-34. 
    摘要 ( 2774 )   PDF(6819KB) ( 2184 )  
    本文针对传统利率期限结构拟合曲线存在过度波动问题,构建定价误差绝对距离和波动曲率双重最优化模型,借助对偶几何程序转换为在线性约束区域内的绝对距离最小化问题,并运用负指数平滑立方L1样条和计算几何逼近算法求解模型参数,通过负指数立方L1样条、NSS模型和B样条进行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能力的比较,证实负指数立方L1平滑样条对利率期限结构波动的定价精确度、结构性拟合和样本外预测能力均有明显的优势,丰富了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波动与定价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比较研究
    张小成, 黄少安, 周永生
    2012 (6):  35-42. 
    摘要 ( 2832 )   PDF(1274KB) ( 1950 )  
    在CAR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发行机制下IPO定、抑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固定价格和询价发行都不能消除IPO抑价;在两种发行方式下,投资者异质预期越大,IPO抑价也越高;当两种发行机制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相同时,与固定价格发行相比,询价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更低,从而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若询价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更大时,异质预期引起的抑价增大,IPO抑价可能比固定价格发行更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论证了本文结论,并从投资者异质的角度解释了询价发行下也可能导致IPO高抑价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沪深股市结构性波动的政策性影响因素
    杨继平, 陈晓暄, 张春会
    2012 (6):  43-51. 
    摘要 ( 2577 )   PDF(1995KB) ( 2323 )  
    本文利用划分均值和方差变点的迭代累积平方和算法(ICSS:MV)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996年12月16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日收益率序列进行结构变点的检验,通过将结构变点与重大事件对应选取影响沪深股市结构性波动的政策性事件,并根据选取的事件将样本区间分成13个子区间。为了避免参数模型中模型误设的缺陷,利用非参数GARCH模型估计样本区间的波动率;最后利用N-W核回归估计对非参数GARCH估计的波动率与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股市结构性波动产生的政策性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央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国有股的减持、允许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调整印花税等政策性因素是造成我国股市变结构波动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品市场纵向差异的两阶段再制造供应链契约协调
    李琰, 达庆利, 孙浩
    2012 (6):  52-60. 
    摘要 ( 1789 )   PDF(1549KB) ( 1436 )  
    针对常规产品与再制品销售市场的纵向差异和常规材料价格随机波动的情况,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商"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设计了考虑常规材料价格信息更新的两阶段回收费用共担再制造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证明了两阶段可变契约的效益高于单阶段固定契约。算例分析表明两阶段可变契约的有效性:常规材料价格随机波动幅度越大,两阶段契约的改善程度越高;且协调机制能夠鼓励废旧产品的再制造,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目标二层规划的服务供应链服务能力协同决策模型
    付秋芳, 赵淑雄
    2012 (6):  61-69. 
    摘要 ( 2568 )   PDF(1569KB) ( 2578 )  
    为了解决服务供应链系统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服务能力建设过量或不足问题,本文构建了以服务集成商作为服务供应链整体计划、控制和协调中心的上层计划者、各服务供应商作为具有相对自主权的下层计划者的服务供应链协同决策机制,应用多目标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服务供应链服务能力分配的优化模型,同时给出了模型的具体算法框图和流程。最后,通过实证算例对服务能力协同决策优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和有效性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全量价格折扣的供应商最低免运费订货批量研究
    魏涛, 王宜举, 华国伟
    2012 (6):  70-77. 
    摘要 ( 3126 )   PDF(911KB) ( 2013 )  
    本文从供应商角度,首先基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建立了使供应商利润最大化的最小订货量优化模型,并给出了解析解。然后,我们又将其拓展到商品带全量价格折扣和运费带全量折扣的情形,并基于折扣函数的非连续性,运用逆向归纳法建立了最优免运费最小订货量的数值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对最优免费送货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策略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细分的联合定价库存策略
    徐贤浩, 陈雯, 彭红霞
    2012 (6):  78-86. 
    摘要 ( 3301 )   PDF(1851KB) ( 1701 )  
    策略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厂商的重视,本文在假设消费者为风险规避型,对商品评价异质,考虑策略消费者和非策略消费者并存的细分市场上,比较两阶段定价和单一定价的优劣,研究限量策略实施的条件,进一步扩展至厂商能同时决定库存和价格的情况。研究表明消费者为风险规避型时,两阶段定价策略优于单一定价策略;策略消费者所占比例越大,消费者风险规避程度越高,第二阶段价格折扣越大,厂商越青睐限量的两阶段定价策略。此外,制定适度的价格折扣才会使厂商增加利润,过度的折扣竞争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没有好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顾客分类的生鲜农产品二次补货策略
    但斌, 丁松
    2012 (6):  87-93. 
    摘要 ( 2928 )   PDF(1063KB) ( 2300 )  
    零售商为弥补生鲜农产品新鲜度降低造成的顾客流失,选择在单销售期内二次补货,将新鲜产品和初始订货的非新鲜产品同时销售。但二次补货的新鲜产品会对初始订货产品形成需求挤兑。将顾客划分为三种类型:只购买新鲜产品、只够买折扣产品和两种产品都愿意购买,引入需求挤兑因子的概念,讨论了不同顾客类型下需求挤兑效应对零售商订货决策和利润的影响,并与单次订货策略做比较。结论表明,随着顾客对产品品质和新鲜度要求不断提高,二次补货策略能有效降低订货总量,提升零售商利润水平;不但优化了经济效益,更具有减少产品损耗和节约社会资源、增加消费者福利水平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期支付条件下考虑坏账影响的三阶段经济订货模型
    秦娟娟
    2012 (6):  94-101. 
    摘要 ( 3164 )   PDF(1064KB) ( 1896 )  
    研究零售商处于强势地位的三级供应链结构中,考虑到顾客坏账率的影响,分析二阶延期支付策略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分两种情形讨论了坏账影响下零售商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建立了相应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求解,得出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批量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参数对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 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有关结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产消合一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研究
    孟庆春, 董建华, 厉聪聪
    2012 (6):  102-109. 
    摘要 ( 2723 )   PDF(2137KB) ( 2327 )  
    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本文指出了现有的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存在的缺陷,在托夫勒产消合一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产消合一理念,基于该理念构建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然后就新理念下供应链创造的整体价值、企业联盟价值、消费者价值、二次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阐明了企业联盟与消费者合作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消费者对于供应链价值创造的反馈和促进作用,并给出了增加供应链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需求和零售商购买成本同时扰动的供应链应急协调
    吴忠和, 陈宏, 赵千, 吴晓志
    2012 (6):  110-117. 
    摘要 ( 2435 )   PDF(841KB) ( 2156 )  
    供应链的契约协调机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研究了在单制造商单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假设生产成本是其生产数量的凸函数下,当市场需求为零售价格的非线性函数,突发事件造成需求和零售商购买成本同时发生扰动时,集权、分权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策略。 首先证明了稳定环境下的数量折扣契约可以实现该供应链的协调,在集权式决策下,供应链的原有生产计划对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是当突发事件造成的扰动超过一定幅度时,供应链的协调将会被打破,供应链系统必须改变生产计划才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在分权式决策下,供应链的原数量折扣契约不能使扰动后的供应链达到协调,因此,设计了新的数量折扣契约来使扰动后的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给出一个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不同类型销售商的长期激励合同设计研究
    徐鸿雁, 黄河, 陈剑
    2012 (6):  118-124. 
    摘要 ( 2470 )   PDF(689KB) ( 1882 )  
    在制造商雇用销售商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双方之间常常存在关于销售商销售能力和销售努力的不对称信息,制造商需要通过设定合同来激励销售商付出实现制造商利润最大化的销售努力。本文建立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制造商在两周期的长期合同设计并同时制定产品价格的模型。虽然不对称信息存在时,制造商在单周期的最优合同策略是分离策略,而本文的两周期模型结果表明,长期合同中第一个周期的最优合同策略并不一定是分离策略,有可能是混同策略,这与第二周期的折现因子有关。而两周期产品价格也与单周期不同,其大于单周期采取混同策略时的价格,小于单周期采取分离策略时的价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步物流系统下准时化生产与配送调度问题研究
    马士华, 王青青
    2012 (6):  125-132. 
    摘要 ( 3011 )   PDF(14891KB) ( 2201 )  
    对于"加工-装配"行业而言,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绩效的好坏。本文以Supply Hub运作模式为背景,研究同步物流下装配系统中各节点的生产与配送调度问题。建立供应链各参与方的生产与配送模型,并通过规划求解得到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周期、零部件的最优配送间隔以及零售商的最佳采购周期。最后,结合数值实验,对同步物流模式和传统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传统物流模式,基于同步化物流方式的装配系统总成本更低,这主要得益于库存成本的下降;由于采取拉动式的生产模式,因此同步物流系统下供应链中的生产和配送活动更加频繁;生产调整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制造商的平均总成本,由此可见在同步物流系统下,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更需要相互协商和收益共享,从而实现多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需求不确定下生产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倪得兵, 李韬韬, 唐小我
    2012 (6):  133-140. 
    摘要 ( 2574 )   PDF(725KB) ( 2064 )  
    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用生产能力刻画产量决策的柔性,用古诺模型描述企业间的(产量)竞争,建立一个两企业战略竞争博弈模型,并利用博弈均衡构建柔性水平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函数关系。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1)其他条件不变,一家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随着自己的生产能力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对手的生产能力增加而降低;(2)生产能力较高的企业将获得较高的绝对竞争优势。这些结果暗示,柔性水平与竞争优势之间呈现一种正向的变动关系。这一结论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战略管理文献中呈现出的"战略柔性与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方向模凌两可"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竞争性战略互动,从而将基于个人理性决策的结果扩展到战略相互依赖的竞争性情形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灾害风险下应急资源调配的超网络优化研究
    朱莉, 曹杰
    2012 (6):  141-148. 
    摘要 ( 3074 )   PDF(1616KB) ( 2175 )  
    针对应急网络中具有不同属性特征的各主体、以及灾害风险演变与应急资源调配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以资源调配量和灾害风险度为网络流、包含"出救点、分发中心、受灾点"的三层超网络结构,并将其转化成等价结构进行定量建模。通过分析模型的应急优化目标和对受灾点的资源救助行为,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推导出模型最优求解定理。设计算例进行数值求解和仿真分析,说明了各应急主体(间)的能力限制、各应急主体(间)的灾害风险度等关键参数对资源调配决策优化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型图论聚类法的物流系统多设施选址策略研究
    赵培忻, 张存铨, 赵炳新
    2012 (6):  149-153. 
    摘要 ( 2986 )   PDF(664KB) ( 2520 )  
    提出了一类基于图论的新型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物流系统中的多设施选址问题。与其他聚类算法相比,该新型算法聚类效率更高且具有更小的聚类树,从而使得有意义的聚类结果更加清晰。比较算例验证了该算法应用于多设施选址问题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色Verhulst模型背景值优化的建模方法研究
    熊萍萍, 党耀国, 姚天祥, 崔杰
    2012 (6):  154-159. 
    摘要 ( 3013 )   PDF(648KB) ( 2209 )  
    本文对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背景值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对模型的背景值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时间响应式的Logistic函数形式,文章利用Logistic函数拟合模型中的一阶累加生成序列,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借助反向累加生成的思想,解出了Logistic函数中的三个参数,得到了灰色Verhulst模型背景值的优化公式,并建立了优化的灰色Verhulst模型。最后分别通过算例和应用实例验证本文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优化的背景值公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灰色Verhulst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模型的反事实推理在决策后评估中的应用
    胡笑旋, 杨善林, 华娟
    2012 (6):  160-166. 
    摘要 ( 2577 )   PDF(1573KB) ( 1991 )  
    决策后评估对衡量决策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引入反事实推理方法实现对决策结果的对比后评估。首先提出了带有后评估环节的规范性决策流程,然后阐述了使用因果影响图模型进行反事实推理的步骤,定义了自满意度和相对满意度两个指标,通过反事实推理的结果计算指标的分值,从而实现对决策的评价。最后使用例子展示了计算过程,表明了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费商品对互补产品扩散的影响
    胡知能, 谢瑞坤, 徐玖平
    2012 (6):  167-175. 
    摘要 ( 2542 )   PDF(1709KB) ( 1995 )  
    本文基于互补产品扩散模型,在考虑价格策略以及重复购买与批量购买的消费者行为下,建立了免费商品赠送对互补产品扩散影响的优化模型群。通过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免费商品的赠送对互补产品的扩散有促进作用,同时赠送互补产品优于仅赠送其中一种产品。在产品引入前进行免费商品赠送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在其他时期赠送,形成"首期赠送效应"。当消费者有批量购买行为时,企业值得赠送更多的免费商品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对首期赠送水平的参数灵敏度分析后,给出了扩散过程中各个参数选取对于赠样水平的影响趋势与范围。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在实际促销决策中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步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结构分析
    单海燕, 王文平
    2012 (6):  176-184. 
    摘要 ( 2820 )   PDF(7503KB) ( 2367 )  
    针对跨组织合作形成的创新网络,构建了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模型,仿真分析得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对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高时,创新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低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低时,创新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规则网络的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大小适度时,创新网络具有相对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因此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互动、群体分化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实证分析
    周军杰, 左美云
    2012 (6):  185-192. 
    摘要 ( 4055 )   PDF(1032KB) ( 2818 )  
    线上线下互动是随着互联网和虚拟社区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伴随着社区会员的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社区内部出现了群体分化。以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本文对线上线下互动中会员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假设模型和测量量表,并对线上互动、群体分化等构念进行了解构。以287份有效问卷为基础,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频繁的线上互动会引起社区会员的群体分化,频繁的线下互动会进一步促进社区内部的分化,而群体分化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群体分化的引入和相关量表的开发,丰富了在线知识管理理论,对虚拟社区的管理及其利用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