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周芳, 张维, 周兵
    2013 (5):  1-7. 
    摘要 ( 4063 )   PDF(1237KB) ( 3994 )  
    在现有的资产定价理论基础上,研究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的风险资产定价问题。首先在无套利下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定价,得到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价格,进而给出了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有效前沿。再从风险构成的角度给出了流动性风险的测度和市场价格,推导出两种形式的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相对量表示风险的LBCAPM和以绝对量表示风险的LBCAPM)并揭示了资产期望回报的形成过程。最后,介绍了定价模型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利率下跨期多事件触发巨灾债券定价研究
    李永, 胡帅, 范蓓
    2013 (5):  8-14. 
    摘要 ( 2596 )   PDF(1388KB) ( 2615 )  
    巨灾债券兼具规避巨灾风险和投资功能,既是对巨灾救助体制的有力补充,又为资本市场提供了较高收益率的零贝塔债券。多事件触发巨灾债券只有当多个触发指标被同时满足时才会损失本金,投资风险小于单事件触发巨灾债券,具有更大市场潜力。结合中国的台风历史损失数据,可构建多事件触发巨灾债券的定价模型,结合Copula函数拟合的双触发指标的联合分布,在利率服从Vasicek随机利率模型的假设下完成多事件触发巨灾债券的定价过程,并得出利率的随机因素对跨期定价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部门冲击和整体冲击的经济影响分析——基于改进的中国7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
    王佳, 王文周, 张金水
    2013 (5):  15-22. 
    摘要 ( 2411 )   PDF(2208KB) ( 2875 )  
    本文建立了引入了两种资本品不可替代、劳动投入不完全替代和整体冲击的改进的7部门DSGE模型,根据脉冲响应结果具体分析了冲击沿部门的传导机制,并对比分析了部门冲击和整体冲击的经济影响,指出经济周期中观察到的各部门产出共动性的特征更多是整体冲击作用的结果,并指出多部门模型中部门冲击对总产出波动的模拟和单部门模型对总产出波动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利用单部门模型刻画总产出的变化是一种可行的简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差异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效应分析
    马理, 刘洋, 牛勇
    2013 (5):  23-28. 
    摘要 ( 2540 )   PDF(1108KB) ( 2729 )  
    探讨如何缓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银行和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认知差异引入模型分析,研究了风险认知差异程度和信贷配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此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信贷配给会随着局中人风险认知差异程度的扩大而恶化,因此降低银行和企业在风险项目上的认知差异可以有效的缓解信贷配给的难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如何加大对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市跳跃特征实证分析
    唐勇, 张伯新
    2013 (5):  29-39. 
    摘要 ( 2842 )   PDF(2396KB) ( 3464 )  
    研究跳跃的内在机制和理清不同类型的风险对波动估计和建模非常重要,这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当前,利用高频数据这方面研究仍然还不成熟,还有丰富的内容期待探索。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结合A-J跳跃检验统计量,构建新的跳跃方差和连续样本路径方差、对跳跃方差建模。利用上证综指高频数据,对跳跃方差统计特征、跳跃方差贡献、跳跃幅度以及跳跃与经济信息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跳跃方差存在尖峰厚尾与波动集聚性;在不同的抽样频率下,跳跃方差对总方差的贡献程度相近;正向、负向跳跃幅度不对称,剥离跳跃后的标准化收益率接近正态分布;经济信息公布与跳跃总是正相关的,并对一些异常现象给予解释。依据波动和跳跃的复杂性,此项研究有助于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和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基本养老金隐性债务变化趋势分析——基于改进精算测算模型的实证研究
    张迎斌, 刘志新, 柏满迎, 罗淇耀
    2013 (5):  40-49. 
    摘要 ( 2572 )   PDF(2061KB) ( 2847 )  
    隐性债务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前人精算测算模型基础上,指出其在数据选取、参数设定、最新制度应用等方面的不足,从三个方面扩展了精算测算研究:结合最新法规对测算模型进行完善,考虑了未来工资增长率与历史工资增长率的区别,修改了养老金调整系数;在测算模型中考虑了过渡性养老金与基础性养老金领取特点的区别;利用最新、最合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保持合理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与利率水平可以保证隐性负债规模实际可控,确保隐性负债占财政收入和GDP比例在安全线以内。为此,本文建议:维持温和的工资增长,保证隐性债务不过高的同时兼顾社会福利的提高;尽量提高社会养老金运作的投资收益率,但同时应当权衡提高收益率的成本与其降低的隐性债务之间的利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奖惩机制下具竞争制造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决策模型
    王文宾, 达庆利
    2013 (5):  50-56. 
    摘要 ( 2607 )   PDF(1732KB) ( 2817 )  
    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加强了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的管制。本文研究了两个制造商竞争情况下基于政府奖惩机制的制造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决策问题。具体研究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中只有一个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都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研究表明:奖惩机制下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的制造商的回收率提高;无论制造商是否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其新产品销售价均比无奖惩机制时低,奖惩机制对消费者有利;制造商竞争有利于奖惩机制引导制造商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回收率随再制造率的提高而提高;无论另一个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与否,实施回收再制造制造商的利润随奖惩力度的提高而增加,随政府规定的目标回收率的提高而降低,且奖惩力度越大,降低幅度越明显。算例分析说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需求情境下的供应链预测契约设计
    李武强, 刘树林, 孙荣庭, 李毅斌
    2013 (5):  57-67. 
    摘要 ( 2567 )   PDF(1251KB) ( 2822 )  
    以报童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在由单一生厂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生产商如何通过契约设计来影响零售商的需求预测行为,使其收益最大化的问题。文章基于静态博弈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整合供应链情境下,当需求预测成本较小时选择预测能够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在分散式供应链情境下,当生产商选择预测契约时,预测成本最终由生产商承担,且其期望收益为预测成本的减函数,而选择无预测契约时则为预测成本的非减函数;最后通过生产商期望收益对比,给出了最优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缺陷产品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
    张桂涛, 胡劲松, 孙浩, 董岳
    2013 (5):  68-79. 
    摘要 ( 2767 )   PDF(1224KB) ( 2909 )  
    本文研究了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原材料,制造商制造的产品(其中部分含有缺陷),通过零售商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同时考虑消费者消费后产生的废旧品经由回收中心处理再到制造商处进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和互补理论,分别刻画了供应市场、制造市场、零售市场、消费市场以及回收中心的最优行为,进而建立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的对数二次型预测与校正 (LQP-PC)算法,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结合算例分析了双渠道、再制造率和产品缺陷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当制造商采用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时,对传统渠道会造成一定影响;制造商的再制造率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显著增加,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有所增加;制造商的产品缺陷率降低时,其自身利润有所增加,而供应链整体利润增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买方市场时效性产品的供应链弹性契约优化模型
    杨建华, 牛坤, 于本海, 范德明
    2013 (5):  80-85. 
    摘要 ( 2385 )   PDF(1149KB) ( 2653 )  
    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产品越来越具有时效性,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为了规避风险,经销商往往不以实际预测量来订货。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已有的数量弹性契约研究的基础上,以激励相容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为理念,引入回购契约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可以激励经销商的弹性契约优化模型,弥补了弹性契约的不足。用一个算例分析检验了该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批发价格和返利比例来引导经销商的订货量趋势,当经销商期望利润最大的订货量与市场平均需求相等时,经销商会客观地估测未来需求量并报给制造商,同时制造商还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批发价格和返利比例以使自己利润最大化,从而使经销商与制造商共担供应链环节中的市场风险,并共同为优化整体供应链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特许期决策模型
    宋金波, 宋丹荣, 谭崇梅
    2013 (5):  86-93. 
    摘要 ( 2367 )   PDF(2025KB) ( 3121 )  
    随着BOT模式在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的广泛应用,特许期决策问题得到了政府、项目公司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特许期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特许期的决策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项目各年的净现值进行模拟,以实现不同内部收益率水平的累积概率作为目标函数,求解出项目的合理特许期,并分析了垃圾热值和处理量两个关键参数变动对特许期决策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和项目公司运作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奢侈与环保偏好的再制造品最优定价策略
    丁雪峰, 但斌, 何伟军, 郑浩昊
    2013 (5):  94-102. 
    摘要 ( 2805 )   PDF(1214KB) ( 2567 )  
    把奢侈、环保偏好消费者考虑到再制造品市场需求中,研究了奢侈与环保消费者构成市场的再制造品最优定价策略,发现奢侈与环保偏好消费者比例不同的市场再制造品最优定价存在差异,并且差异价格随着消费者比例不同有所不同;同时发现在价格歧视的边界上,即奢侈消费者与绿色消费者比例存在某种特定关系时,差异价格可以获得相同的利润,却可以得到不同再制造品数量,这为制造商在利润不受损下,实现社会环保目标、提升绿色形象创造了一条路径。然后根据上述的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征,建议制造商采取相应价格歧视策略,并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矩阵型网络DEA模型及其实证检验
    程昀, 杨印生
    2013 (5):  103-109. 
    摘要 ( 2980 )   PDF(1493KB) ( 2361 )  
    针对传统DEA模型无法有效的评价矩阵型网络系统的效率,本文构建了矩阵型网络决策单元的生产可能集,建立了矩阵型网络DEA模型。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决策单元在矩阵型网络DEA模型下为弱DEA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其每个子系统均为弱DEA有效。最后,选用美国的十个电力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矩阵型网络DEA模型弥补了传统DEA模型无法反映内部有效性从而可能得到错误结果的缺陷,并能精确地计算出各个子过程的效率,辨识出具体需要改进的子过程。同时新模型为评价复杂系统的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具有不确定偏好序信息的多指标群决策方法
    尤天慧, 李洪燕, 刘彩娜
    2013 (5):  110-114. 
    摘要 ( 2797 )   PDF(904KB) ( 2825 )  
    针对具有不确定偏好序信息的多指标群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在本文中,首先对具有不确定偏好序信息的多指标群决策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给出了将不确定偏好序转换为投票数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地,依据Bernardo方法的基本思想,根据每个专家给出的不确定偏好序信息,计算相应的投票数并构建群体投票矩阵,并基于群体投票矩阵构建0-1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可得到方案排序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以及与已有方法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给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均匀性语言标度和DLWA算子的动态绩效模糊群决策研究
    余顺坤, 王巧莲
    2013 (5):  115-120. 
    摘要 ( 2454 )   PDF(949KB) ( 3033 )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中职能管理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决策评价和选优序列生成过程中的数据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通过设计季度绩效多维度模糊评价体系,采用非均匀加性语言评估标度定性的多维度评价,构建动态加性语言判断矩阵模型,利用DLWA算子等语言信息集成算子,集成多个决策者不同时期绩效指标评价数据,并整合不同决策者的偏好度,综合呈现年度部门业绩选优序列,优化提升职能管理部门绩效考核决策的精确性、公平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报酬契约模型设计与分析
    罗彪, 王成园
    2013 (5):  121-128. 
    摘要 ( 2517 )   PDF(2224KB) ( 3031 )  
    传统报酬契约的机制设计以委托代理模型为依据,并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加以分析、讨论。实证研究认为,委托代理模型中决策者的行为偏好更符合累积前景理论假设,即委托人与代理人均会依据不同预期收益呈现相应的风险偏好,并对收益的概率估计赋以非线性的决策权重。本文引入累积前景理论重构报酬契约模型,通过构建价值函数、决策权重函数,设置参照点,研究委托人、代理人均无明显风险偏好表征下的决策行为。模型结果表明,在参照点为0的情况下,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与自身风险态度系数或决策权重系数无关;在信息透明情形下,委托人制定的最优利润分享系数,完全由自身的风险态度系数与决策权重系数决定。据此,本文提出系列激励机制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最优集体创新网络结构
    花磊, 王文平
    2013 (5):  129-140. 
    摘要 ( 2782 )   PDF(1704KB) ( 2624 )  
    本文采用仿真方法从创新效率的角度对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下的最优集体创新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以较高的平均聚集系数为特征的规则网络具有最高的集体创新效率;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以较高的小世界系数为特征的小世界网络具有最高的集体创新效率;当产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以后,以较短的最短路径长度为特征的随机网络具有最高的集体创新效率。本文通过对上述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上述结果是由以下三个层次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产业知识特征和技术机会。第二,产业知识特征会影响产业内部的知识流动和企业实现知识重组的能力,而技术机会的多少会影响企业搜寻并发现创新机会的能力。第三,较高的网络平均聚集系数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而较短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有利于企业搜寻并发现创新机会。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上结论对创新政策制定者的一些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分析模型及应用
    顾佰和, 谭显春, 池宏, 王艳艳
    2013 (5):  141-148. 
    摘要 ( 2819 )   PDF(1336KB) ( 3260 )  
    化工行业是全球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由于其产品结构复杂,减排影响因素众多,探索其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路径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特点构建了一套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综合分析模型:首先结合化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分别从行业和产品视角构建了一种两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化工行业的发展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建立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情景分析方法。最后以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重庆市的化工行业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石油化工的引进,未来重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之前难以达到拐点;而随着精细化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品能效水平的改善,未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最后结合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化工行业低碳发展应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并行的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议企业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模式的协调性研究
    陈涛, 黄钧, 张玲
    2013 (5):  149-156. 
    摘要 ( 2944 )   PDF(942KB) ( 3030 )  
    本文以政府作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的责任主体,研究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化储备体系中,协议企业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的协调性问题。建立以协议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实物储备与生成能力储备协调性模型,通过对政府采购价格的研究分析得到一个"均衡价格",结合政府最高收购价格与"均衡价格",给出政府基于"均衡价格"的储备策略调整方法,以此调节协议企业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方式与物资数量,并用实例说明文章所研究的"均衡价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国家与协议企业联合储备的合作,引导协议企业以相应储备方式为政府进行应急物资储备提供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排队博弈的群体稳定性分析
    张迅, 邵扬, 张东戈
    2013 (5):  157-164. 
    摘要 ( 2496 )   PDF(1666KB) ( 2964 )  
    本文基于排队博弈理论得到了群体不稳定事件发生的机理和演化过程,并在分析群体中各类个体状态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群体不稳定事件在自由扩散条件下和受控制条件下的状态方程。通过方程求解表明:控制实施之前不稳定单元数量会随时间成指数函数形式增长;合理调整控制响应时间、控制实施强度和控制实施时间耗费,能有效减缓或阻止群体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义不确定性下广义博弈中NS均衡的存在性
    杨哲, 蒲勇健
    2013 (5):  165-171. 
    摘要 ( 2622 )   PDF(942KB) ( 2695 )  
    把不确定性引入广义博弈的研究之中,在此博弈中,局中人策略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局中人的策略可以改变不确定参数的变化范围,而且局中人的支付函数和策略可行反应映射都受到不确定参数的作用,此类型博弈定义为广义不确定性下的广义博弈问题。进一步定义出此类型博弈中的NS均衡,并且凭借Fan-Glicksberg不动点定理,证明此均衡点的存在性。最后给出算例验证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受力的因果链出树传递效应分类分析法研究——对中国农村新医改五大对策实施的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贾清萍, 贾仁安, 王翠霞, 涂国平, 徐兵
    2013 (5):  172-183. 
    摘要 ( 2344 )   PDF(3006KB) ( 2690 )  
    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受到新的对策、政策、规划、项目作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效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系统科学方法,有效揭示系统发展的受力产生的直接效应、部门间延迟效应及整体延迟效应。本文将系统动力学因果链理论及图论的树理论结合,新建立系统受力不考虑反馈作用的因果链出树,进行因果链分类,分析不同因果链出树中的直接作用枝、部门延迟传递效应枝、平衡发展效果枝,揭示出各受力的系统发展的直接效应、部门间延迟效应、持续发展的整体延迟效应。并以当前中国农村新医改五大对策实施效应实例对此方法进行了有效应用,提出了对策实施的直接效应、延迟效应及整体效应分析的新思路和技术。这种方法将对仿真分析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战略三维坐标体系及其风险测度
    董效林
    2013 (5):  184-192. 
    摘要 ( 2444 )   PDF(1212KB) ( 2439 )  
    近年来,简化定量化测量企业管理实践的方法,一直是发达国家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以往的定量化测量方法,基于二维测量,而且较复杂,即不变于企业测量,也不能全面描述企业管理实践的现状。文章作者基于长期大型企业集团高级经理人的实践,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战略理论模型及战略融合度等新概念。文章提出的三维测量方法便于企业自我测量,并能较全面地描述企业管理实践现状及其风险。文章依据战略模型描述的案例,是某大型企业管理实践及其成长的真实案例。文章提出的战略模型及其测量方法,实现了企业管理实践测量方法的创新,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